详细资料
不知有多少次,笔者唱这首圣诗时会情不自禁,热泪盈眶。这首诗使我悲喜交集,尤其是副歌,令人酸楚、得安慰和感恩在内心交织成一片,我想许多基督徒都有此经历。
这首诗和曲作自十九世纪的一位无名传道人杨乔奇(George A. Young),他也是一个木匠,毕生默默地在一个偏僻的小乡村做 神的忠仆。全家靠着微薄的薪俸过贫穷简朴的生活,但无碍于他和妻子对 神忠心耿耿的事奉。
杨乔奇夫妇经多年的辛勤和节储,终于拥有了一间自己盖成的小屋,全家欣喜万分,心满意足地迁入新居。可是没多久,当杨乔奇应邀赴他乡传福音时,当地有一些对他传讲信息不满的人,趁机放火焚毁他的新屋。等他回家祇见是一片灰烬,一切都失去了。这个不幸的遭遇,使他写成了这首圣诗。他引用约伯记35:10「造我的神.他使人夜间歌唱。」
古人云:「诗穷而后工」,诗人的境遇愈穷困、磨练愈艰苦,他的作品就愈精粹感人。这首诗给无数神的儿女在人生的黑夜,或经惊洪烈火时,无上的安慰和激励,不论安乐或灾难,神一样带领和保守祂儿女前进。